2015年6月14日 星期日

『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』心得

 博客來URL

初次見到這本書是在誠品閒晃的時候,基本上覺得﹝又來一本教筆記怎麼做的﹞。幸好誠品有提供試讀的樣書,才翻了幾頁就覺得『這應該不是只有講筆記的方法吧?』
  • 學新聞報導,設定筆記的『標題』
  • 具備『整齊外觀、標題、三分割法』就能提高理解速度,讓頭腦變聰明
  • 用適合自己的『邏輯連接詞』
嗯,這幾個標題應該是點出了筆記的用法。而且是蠻不容易執行的。

設定筆記的標題

一般來說,大多數人﹝也包含我自己﹞在筆記多項主題時,如果一頁中是還有空格的,難免就『妥善運用』,把整頁用滿再換下一頁。可是這樣就不容易用『斷點』來對『當前主題』做一個統整的回想,也就是書上說的『設定標題』。
凡每件討論、每個議題,值得被記錄的,肯定有他的『中心思想』,參與其中的人,如果都只能從枝微末節打轉,而沒辦法『一舉中的』,這一定需要加強觀察能力。有了足夠的觀察力,才不會被別人、被自己錯誤引導,花了很多冤枉時間做冤枉的工作﹝做了又打掉﹞。

具備三法則,就能提高理解速度,讓頭腦變聰明

如果在筆記的過程中,能夠抓出階段的要點,再來就需要『能夠與其他主題連結、能夠瞻前顧後』的統整、整合能力了。因此,寫得乾淨整齊,就成為打動自己想回看筆記的基本功了﹝誰想重看歪七扭八不明所云的睡前記事?﹞。
每次回看、每次依情境回想,一定可以激盪出不同的火花﹝想想看倚天屠龍記等各種小說,是否每次看都有不同感覺?﹞,當發現、彙整出不同想法時,就一定要趕緊再把這些觸發的高階想法記錄下來--此時如果面對一片寫滿的筆記牆,肯定很嘔。因此,適當的留白,採用三分割是絕對有其必要性的。

用適合自己的『邏輯連接詞』

凡事,沒有用自己的話說過一遍,那一定無法內化成為自己的養分。而可否說之於口,連接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一環。英數理化人人能教,但是為什麼有人能成為『補教名師』,有人卻只能停留在『解題高手』,能否用適切的『連接詞』,把學理轉換為故事,交由同學吸收,一定是關鍵原因之一。
再者,筆記大多人是原封不動的影印板書,或是擔任速記員的工作。如果可以在謄寫的過程中,就已經用自己習慣的語法寫入,這也就是已經強迫大腦做過初階的分析與篩選;相信在這樣的過程中,應該就可以很從容地發現是否有問題需要提問、或需要與師長前輩做更深入的探討。

粗略的閱讀過本書後,覺得這些點其實不只是在述說『筆記的製作方法』,更是在說明『怎麼樣快速的探索真正的重點』。如果對於常常有錯誤理解,或覺得無法抓住重點的同學,照著本書按圖施工,想必應該收效甚速,可以快速加強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哦。

延伸閱讀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